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假冒商标罪
-
上海检察发布侵犯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
配件产品金额达人民币100余万元。经鉴定,上述门窗配件产品系均系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 经徐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2022年7月,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判处夏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 经验做法 本案中,检察机关获得侵权线索后,依托与区公安、法院、市场监管局共同搭建的“四方协作”信息化平台,迅速移送犯罪线索,积极引导侦查取证,筑牢证据根基,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检察机关充分
发布时间:2023.04.27 -
假冒注册商标罪中商标使用行为的认定
01 案号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粤03刑终514号刑事裁定 02 裁判要旨 假冒注册商标犯罪中“使用”商标行为不限于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及交易文书或广告宣传等有形载体上的行为。物联网环境下通过配对链接等无线通信技术将商标展示在配对设备上的行为,同样属于商标使用行为。该行为是否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应当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商标使用方式和是否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和误认等因素
发布时间:2023.02.28 -
刑民交叉视角下的假冒注册商标罪中权利人维权途径创新性尝试
23台和半成品18台。 2022年6月16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判决胡某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四十万。王某志一直未到案,针对王某志的刑事侦查从深圳公安机关移至犯罪地佛山公安机关,目前该案还处于公安侦查阶段。 2021年11月3日,思科(中国)有限公司就上述侵权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胡某业、王某志等被告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2022年9月5日,深圳市龙华区
发布时间:2023.03.21 -
多名“网红”主播及MCN机构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
女主角形象,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偶遇”“蹭饭”“助农”等情节的视频来博取眼球、吸引流量。 今年7月,凉山州昭觉县人民检察院对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虚假广告罪的赵某、阿日某某及MCN机构负责人、涉案侵权商品供应商负责人等批准逮捕。目前,该系列案件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网红”主播11人,查封涉案公司14家,捣毁MCN机构5个,查扣涉案蜂蜜原材料20余吨、假冒“大凉山
发布时间:2023.10.18 -
无锡首例刑附民假冒注册商标案一审审结
案件快递 近日,无锡首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假冒注册商标案一审审结,法院以被告人许某某、洪某某、林某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判处三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九万元至五万元不等;责令三被告人退出违法所得人民币共计10.7万元,均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同时,法院判决三被告人连带赔偿原告人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费用人民币28万元,并在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在《中国食品安全报
发布时间:2024.03.18 -
商标行政执法与刑事立案的衔接问题,业内人士有话说
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处以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后经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明,自2018年7月14日至2020年4月20日期间,两名当事人并未停止侵权行为,且北京佳文佳乐商贸有限公司在美团平台的线上经营额约286万元;北京西贡雨小吃店在美团平台的线上经营额约168万元,涉嫌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该案涉及到商标行政执法与刑事立案之间的衔接问题,在案件移送过程中,东城区市场监管局与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
发布时间:2021.01.26 -
假冒“斯凯杰(SKECHERS)”注册商标案民事一审判决书
11387双,2018年出货87217双,2019年出货149414双,2020年及2021年出货73193双,共出货321211双(按照出货价每双60元—95元计算,共价值19272660元—30515045元)。2021年10月15日,被告人熊某到公安机关投案。四被告均被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刑事责任。 关于四被告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被告熊某自认其侵权获利约2000000元。原告
发布时间:2024.01.03 -
假冒服务商标犯罪中服务商标使用的认定
自假冒服务商标入刑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假冒服务商标犯罪认定的司法实践,[1] 然而现实中的认定效果却并不理想。多数司法机关对于如何认定假冒服务商标犯罪仍存有困惑,总体还处于互相观望的状态。假冒服务商标入刑两年以来,全国各地查处的假冒服务商标犯罪案件仅见两例。 理论上,服务商标与商品商标同为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保护对象,应受到同等力度的刑法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假冒服务商标犯罪与假冒商品商标犯罪的
发布时间:2023.07.31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中网络交易平台的刑事归责
送给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平台在商标侵权犯罪中扮演了扩散者的角色,因此网络交易平台的民事责任也可能升级为刑事责任。本文从入罪机理和出罪路径两方面着手,探讨新业态下假冒注册商标犯罪中网络交易平台的刑事归责模式。 一、入罪机理:扩散的法益侵害性 商标具有显著性和区别性,核心作用是识别商品的来源[1]。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规定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位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可见,我国
发布时间:2024.07.05 -
滦南县广联达农具有限责任公司因定牌加工出口被控涉嫌假冒注册商标案
https://www.ciplawyer.cn/channels/jdalcc/
发布时间: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