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假冒商标罪
-
假冒斯蒂尔“STIHL”注册商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
:被告单位宁波某锯链公司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罚金十二万元;被告人鲁某君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十二万元;被告人鲁某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八万元;被告人鲁某栋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八万元;被告单位宁波某锯链公司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单位斯蒂尔公司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一审判决作出后,各方均表示不上
发布时间:2023.04.13 -
假冒注册商标罪司法适用研究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立法沿革 早在清末,清政府就在《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中对侵犯商标管理制度的犯罪行为作了规定,即“意在使用同种之商品,而摹造他人注册之商标”“将商标摹造而使用于同种之商品者”“知他人之容器包封等有注册商标,而以之使用于同种之商品者”等,此类犯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北洋政府颁布的商标法不仅将侵犯商标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还将以欺诈手段取得商标专用权、以未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等
发布时间:2023.07.19 -
案值3亿多元制售假冒“劳力士”等注册商标品牌手表案一审宣判
7月20日,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宣判一起制售假冒“劳力士”等注册商标商品的团伙案,15人获刑。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许某俊、庄某某等5名主犯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至三年一个月不等的刑期并处罚金;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蔡某某、许某杰等8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至一年不等的刑期并处罚金,并对部分从犯适用了缓刑;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汪某某、江某某,有期徒刑五年七个月至五年二个月并处
发布时间:2023.07.24 -
二手手机翻新后冒充原装正品卖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从二手市场随意收购的旧手机,经简单维修、自行拼装、恢复出厂设置后,打着实体店原装正品、柜台展示机的名义在网店高价出售。近日,经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林某、黄某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 2022年12月,居住在上海市闵行区的刘先生在浏览某网店时,以近2000元的价格下单了一部手机。本以为捡到了大便宜,然而,收到货后,刘先生
发布时间:2023.09.13 -
制售翻新“二手光猫”被公诉案
在浦东新区某园区内,有一家隐蔽的加工厂,专门从事回收废旧的华为、中兴品牌光猫,翻新后以全新产品的名义对外销售,总计销售金额高达人民币930余万元。2023年2月,在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捣毁了这处制假窝点。近日,浦东新区检察院对这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提起公诉。 宣称全新,难辨真假 从事售卖光猫生意的周先生曾在一家名叫“某某网络科技”的网店进货,后分销给自己的客户。周先生反映,与其他商家相比,该店铺的光
发布时间:2023.12.18 -
假冒“安佳”黄油商标被判刑
近年来,进口黄油、奶酪、奶粉十分热门,金山区的网购达人张先生“奉妻之命”购买进口黄油。他在网上多方比较后,发现某食品坊店铺内黄油价格特别便宜,且交易量大、评价高,便先后两次在该网店购买了7包“安佳无盐动物黄油”。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进口黄油竟是假冒的…… 近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金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的刑事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被告人王某浩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
发布时间:2023.10.25 -
北京铁警破获一起涉案2千余万元假冒注册商标案
从北京铁路警方获悉,通过连续4个月的调查,北京铁路警方破获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嫌疑人12名,缴获冒用注册商标白酒5900余瓶,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 今年4月16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丰台区某地发现5个集装箱内装有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10余个品牌白酒、共计5900余瓶,同时发现灌装机、压盖机、纸箱装订机、酒类品牌商标贴纸以及各式包装材料等。经有关部门和酒厂专业人员鉴定
发布时间:2023.11.21 -
售卖来源不明进口化妆品香水等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290余万元。 法院判决: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80万元 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何某娟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本案为共同犯罪,何某娟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依法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故法院一审判处何某娟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80万元,且继续追缴其违法所得36万余元,上缴国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发布时间:2023.08.31 -
假冒注册商标罪中“同一种商品”的司法认定
一、引言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知识产权犯罪领域的实践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了假冒注册商标罪,根据法条规定,“同一种商品、服务”的认定是对相同商标认定的前提。但“同一种商品”的认定亦是理论和实践尚未厘清的疑难问题。实践中的适用难题主要集中于商品商标。为此,笔者拟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同一种商品”的认定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司法实务依法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行为提供参考借鉴。 考察现有
发布时间:2024.01.09 -
假冒注册商标罪“相同商标”认定规则完善研究
“假冒注册商标罪”位列《刑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条文之首,案件数量呈高位态势。司法实践中,假冒注册商标罪认定中涉及到“相同商标”的认定、“同一种商品”的认定、商标“使用”的界定等方面疑难问题。虽然2004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9 号)(下称《2004 年解释》)和2011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布时间:2024.01.29